基因编辑疗法或将「彻底治愈」乙肝?哪些乙肝新药颇具潜力?

2025-01-09 肝胆相照 A+ A-

关于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最新研究进展,有哪些治疗方法或药物展现出了最具潜力的疗效?这些进展如何改变我们对慢乙肝治疗的理解和期望?

这些问题,今天请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耿嘉蔚教授来谈谈她的观点。

乙肝新药研究的靶点主要聚焦在两个方面:

一是靶向HBV生命周期的药物

这类药物涵盖cccDNA抑制剂、进入抑制剂(干扰HBV进入肝细胞)、衣壳抑制剂(干扰病毒DNA蛋白的形成)、siRNA(小干扰RNA,用于干扰和破坏病毒的RNA)、反义RNA(与病毒mRNA结合,阻止病毒蛋白的合成)、HBsAg抑制剂以及基因编辑技术等。

二是靶向宿主免疫系统的药物

这类药物包括治疗性疫苗(用于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单克隆抗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为PD-1/PD-L1抑制剂)、先天免疫激活剂(如TLR-8激动剂)、凋亡诱导剂以及HBV特异性免疫重建等疗法。

当前,慢性乙肝的新药研发多处于临床前、I期或Ⅱ期阶段,且不少研究选择与现有的核苷(酸)类药物或干扰素进行联合用药。

其中,有两个药物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值得密切关注。

我国东阳光药业的 GLS4 

作为全球首个进入Ⅲ期的核衣壳抑制剂,其Ⅱ期数据显示,该药主要对HBV DNA有良好抑制效果,并有一定的降低HBsAg作用。

美国葛兰素史克的GSK 3228836

该药物属于反义RNA药物,通过反义寡核苷酸与病毒mRNA结合,阻断病毒蛋白的产生,从而发挥抗病毒效果,其Ⅱ期数据表现优异,同样值得持续关注。

然而,乙肝治疗过程复杂,未来不管哪个药物面世,仅靠单一药物依然难以实现临床治愈,因此,未来抗病毒治疗的主流趋势依然是多药联合

在新药尚未完全面世之前,我们仍需依赖现有的两大类药物,即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

如何针对不同患者群体、不同治疗阶段和时机,合理选择药物组合,为患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以最大化治疗效益,是我们当前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在慢乙肝治疗方法的研究上,基因编辑疗法是很多肝友们的期待。

其中,PBGENE-HBV 的进展备受关注。

PBGENE-HBV 是一种通过高度特异性的新型治疗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潜在治愈方法。

其通过靶向和消除共价闭合环状ccc DNA(疾病的根本原因),有可能完全消除病毒从体内复制的来源,而不仅仅是减少病毒复制,同时也可灭活肝细胞中整合的 HBV DNA 来治愈慢性乙型肝炎。

2024年10月24日,专注于利用新型专利ARCUS®平台开发基因编辑疗法的基因编辑公司Precision BioSciences(Nasdaq: DTIL)宣布,其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基因编辑疗法 PBGENE-HBV 临床试验申请(CTA)已经获得摩尔多瓦共和国Republica Moldova)监管部门的批准。

2024年12月18日,该公司宣布,PBGENE-HBV 临床试验申请(CTA)已经获得中国香港药品监管部门的批准。

目前,该公司已在摩尔多瓦启动了一期临床试验项目,正在筹备香港的传染病临床基地,并已提交多项全球临床试验申请。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在2025年期间,有望分享一些初步的临床数据。

希望PBGENE-HBV未来带来好消息,也期待更多在研的新疗法、新药物取得新进展。

 

本文转载自肝博士。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医学科普具有普适性,不作为诊疗意见,如有个性化需求,建议您就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