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8日是第24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
多年来,我国的乙肝防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目前乙肝的诊断率还相对较低,很多患者未能得到持续良好的治疗而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同时,肥胖人群、糖尿病人群和酗酒人群的脂肪肝和药物肝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以上现状并未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
由于对肝炎肝病认识不清,许多肝病病人不知如何防,错失治疗肝病的良机,导致病情进展。
实际上,不同种类的肝病其病因和症状有明显差异,因此我们在爱肝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谈谈以下四类常见肝病。
01
病毒性肝病
95%以上的丙肝患者可以完全治愈
在我国,病毒性肝炎的病因主要为感染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尤其是以乙肝病毒为主。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2亿人,其中10%~20%可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对于乙肝病人来说,首先应该树立对待疾病的正确态度,充分认识疾病对身体的危害,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正确配合医护的治疗;其次要注重休息,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调整器官生理功能,提高人体免疫;最后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主,吃适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低脂肪饮料,食用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忌酒,忌暴饮暴食。
丙肝是一种以慢性隐匿性感染为主、对健康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同样应引起公众的关注。丙肝由丙肝病毒引起,其慢性化率高达60%~80%,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15%~20%的慢性丙肝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但是不用过于担心,了解它的传播途径很重要,丙肝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因此拒绝不良习惯,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的根本措施,同时丙肝可以治愈。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95%以上的丙肝患者可以完全治愈。
02
酒精性肝病
戒酒是关键!
酒精性肝病简称为酒精肝,是由于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近年来,酒精肝患者有明显增加趋势。目前,酒精性肝病已成为我国肝病的第二号角色,仅次于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酒精肝初期表现为脂肪肝,会出现肝脏肿大、黄疸、腹水、食欲不振、肝性脑病等症状。早期筛查非常重要,一旦发现需早诊早治,首先病人应该戒酒,这可以帮助改善肝损伤的程度,如果戒酒困难或者担心酒精戒断综合征的发生,可以逐渐减少饮酒量;同时应该在戒酒的基础上注意饮食,尤其是高蛋白低脂饮食;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建议在医生的充分指导下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对于酒精肝患者,总结一句话,美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03
脂肪性肝病
脂肪肝也是一种病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早期大多数脂肪肝患者无任何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但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是不相符的。
因此很多病人存在这么一种误区:脂肪肝不是病,看不看无所谓。
这个是错误的看法,一旦脂肪肝病人病情进展后会出现皮肤瘙痒、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发展为肝硬化后可出现腹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那么哪些人群容易得脂肪肝呢?
首先是肥胖人群,肥胖程度与脂肪肝和脂肪肝炎的发生率以及程度呈明显相关;其次是糖尿病人群,既往资料表明,糖尿病人的脂肪肝发病率为21%~78%;然后是高脂血症人群,近年来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诱发脂肪肝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最后是嗜酒人群。
对于酒精性肝病导致的脂肪肝,治疗原则和个人防护同上;如果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那么需要病人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调整饮食结构,保持中等量的有氧运动以及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药物方面则需要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使用胰岛素增敏剂或者降血脂药。
04
药物性肝炎
一种“吃”出来的疾病
药物性肝炎简称药肝,是指由于药物或者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既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身上,也可以发生在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身上。总之,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脏损害,均称为药物性肝炎。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人家中常备一些药品、保健品、中药、补药,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吃两颗,认为这样可以强身健体。但是有时容易造成肝脏损伤,这是一种“吃”出来的疾病。
药物性肝炎给病人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我们需要做好预防工作,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乱吃药,生病一定要咨询医生再服用药物。
本文转载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医学科普具有普适性,不作为诊疗意见,如有个性化需求,建议您就诊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