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出门诊时,遇到一位在外院检查出来肝囊肿的患者,囊肿很小,直径大约 1.2 厘米,为了明确这个肝囊肿要不要进行治疗处理,笔者已经是他咨询的第三位医生了。
第一位医生便是为这位患者发现肝囊肿的超声科医生,可能因为患者较多,草草回答了一声“没事”就接着忙去了;第二位是与超声科医生同院的肝胆外科医生,为他解释了不少,中心思想也是“没事”;而我呢,苦口婆心一番之后,仍然给出的是“没事”的意见。
仔细回想起来,平日门诊和生活中确实不少因为体检发现肝囊肿来咨询的患者,所以有必要为大家解读一下肝囊肿的前世今生了。
肝囊肿是怎么产生的?
肝囊肿是在肝脏内生长的囊性占位性病变,就好像充满水的皮囊,分布在肝脏内部压迫周围,或从肝表面突出出来。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们最常见的肝囊肿一般是单纯性肝囊肿,是一种非遗传的先天性疾病。肝囊肿发病主要是因为在胚胎过程中发育异常的胆管组织,没有和正常的胆管相连接通。异常胆管内上皮细胞由于逐渐生长和分泌液体,就形成了“水囊”样的病变。这种肝囊肿生长缓慢,常常成人以后才被检查出来。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肝囊肿属于基因决定的遗传性先天性疾病,囊肿是多发的,有的体积很大,往往伴有多发肾囊肿。临床差别很大,从无症状到导致器官衰竭不等。这类肝囊肿需要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哪些肝囊肿“没事”?
首先要告诉大家的是,绝大部分肝囊肿都“没事”!因为肝囊肿不是肿瘤。其次,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肝囊肿都没有任何症状,而且绝大部分都比较小。所以,对于小而没有症状的肝囊肿,是不需要特别处理的,可以说“没事”。
对于这些肝囊肿只需要做定期随访,每年做1~2 次 B 超就好了,经济实惠,又没有辐射。
哪些肝囊肿“有事”?
以下几种情况的肝囊肿要考虑积极治疗,绝不能听之任之。
1. 肝囊肿较大或引起压迫症状
现在没有绝对的数据说明肝囊肿直径大于多少必须治疗,一般直径超过 8 厘米即推荐治疗。当然也不局限于这个大小,如果它引起了压迫症状,比如压迫胃、十二指肠和结肠时,会引起餐后饱胀、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在肝边缘可能会引起上腹膨胀不适、隐痛或轻度钝痛,甚至肝门邻近的肝囊肿压迫肝管或胆总管可引起轻度黄疸。出现以上症状的肝囊肿,不论大小,都推荐积极治疗。
2. 肝囊肿继发感染
在某些情况下,肝囊肿会继发感染,会导致肝区疼痛、发烧、血象升高等,需进行治疗。
3. 囊肿继发出血
少数肝囊肿的囊壁血管可自发破裂,导致囊内出血。有的患者并无明显症状,但也有的患者感到肝区剧烈疼痛。对这些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肝囊肿有癌变风险吗?
绝大多数肝囊肿不会发生癌变。
不过有两种情况虽然极少发生,但仍应该警惕:①诊断错误,原本就不是肝囊肿,而是囊肿样肝癌;②有较长的肝囊肿病史,随访中观察到囊肿壁从光滑发展到结节状,伴有肝癌其他阳性指标出现。
肝囊肿的治疗方案该怎么选?
对有需要治疗的肝囊肿,目前的治疗方法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手术切除或者开窗引流;另一类便是在超声或者 CT 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联合硬化治疗。
经皮肝囊肿穿刺引流方法尽管简单,但是术后囊肿复发率很高,而且合并注射无水酒精有潜在的严重并发症,因此笔者不推荐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而目前腹腔镜肝囊肿开窗引流术已经非常成熟,手术创伤小,并去除了大部分的囊肿壁,从而使得囊肿的复发率降低,是目前推荐的肝囊肿首选治疗方法。
总结
综上所讲,肝囊肿是一种很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笔者建议在第一次发现肝囊肿时,前往专业的医院就诊咨询,如果确定为单纯性的肝囊肿疾病,则不用特殊处理,只需要定期随访复查超声(每年 1~2 次)即可,大家不要把它作为自己的心病。
本文转自“保健医苑”,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肝胆外科 师稳再
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