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什么是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见于肝脏表面,其体积从针尖至核桃或儿头大小,严重者可占据整个肝脏,向腹部明显膨出。肿瘤质地柔软,切面呈蜂窝状,内充满血液,有弹性,可压缩。肿瘤初发生时不产生任何症状,逐渐长大后因压迫周围脏器引起一系列症状,也可导致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病因】
引起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原因是什么?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确切发病原因不明,一般认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血管发育异常,引起肿瘤样增生而形成血管瘤。有些在出生时即存在,或在出生后不久即能看到,亦说明为先天发育异常。另外的原因包括毛细血管组织感染后变形,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肝组织局部坏死后血管扩张形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肝内区域性血循环停滞,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肝内出血后,血肿机化、血管再通后形成血管扩张。
【症状】
得了肝海绵状血管瘤会有哪些症状?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绝大多数患者终身无任何感觉,多在健康体检常规行B超检查或行腹部手术时意外地被发现。通常肿瘤直径超过4cm以上时,可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有:腹部包块、胃肠道症状如出现右上腹隐痛和不适,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和消化不良等。肿瘤压迫食管下端,可出现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可出现阻塞性黄疸和胆囊积液;压迫门静脉系统,可出现脾大和腹水;压迫肺脏,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不张;压迫胃和十二指肠,可出现消化道症状等。
【检查】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检查有哪些?
实验室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帮助不大,一般肝功能均正常。少数患者有红、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切除血管瘤后可恢复正常。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主要是超声检查。另外CT扫描、核素肝血池扫描、MRI检查、肝动脉造影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诊断】
怎样就能知道是否得了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绝大多数可通过无症状、无肝炎史,AFP(-),结合2个或2个以上的典型影像学表现而确诊。
【治疗】
肝海绵状血管瘤需要哪些治疗?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取决于肿瘤的大小、部位和生长速度等。对于血管瘤直径小的且无任何临床症状又生长于肝实质内者,不需特殊处理,可门诊随访,B超观察瘤体的变化,如有明显增大再行手术治疗;而直径较大的或有临床症状者,因瘤体增大出现对周围脏器的压迫症状和对心血管系统的不利影响,或可能出现瘤体破裂危及生命者,则应进行有效的治疗。目前,对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肝叶切除术、血管瘤捆扎术、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栓塞术、冷冻治疗、微波 固化术、瘤体内硬化剂注射术和放射治疗等。
【预后】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疾病进展什么样的?
本病发展较慢,预后良好。但由于某种原因,如妊娠或青年运动员,可因妊娠或剧烈运动促使瘤体迅速增大,或因外伤、分娩、体格检查时过重的手法按压瘤体,均可招致肿瘤破裂,危及生命。儿童血管瘤自发性破裂者较多,且血小板减少症及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成人,因此,对儿童肝海绵状血管瘤确诊后应尽早治疗。
【预防】
【并发症】
肝海绵状血管瘤会合并其他哪些疾病的发生?
肿瘤破裂出血,可出现上腹部剧痛以及出血和休克症状;游离在肝外生长的带蒂肿瘤扭转时,可发生肿瘤坏死,出现腹部剧痛、发热和虚脱。也有个别病例因血管瘤巨大,有动静脉瘘形成,致回心血量增多和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