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肝血管瘤病变表现你都认识吗?

2019-08-13 消化时间 肝胆相照 消化时间 肝胆相照 A+ A-

肝血管瘤为最常见的肝内非囊性病变,通常为偶然发现,一般不需要治疗及随访。

大部分情况下,肝脏血管瘤影像表现典型,诊断不难,但某些情况下肝血管瘤影像表现不典型,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本文将总结肝血管瘤常见变异及不典型表现。

1离心性强化血管瘤

病灶动脉期呈中央斑点状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呈离心性扩大,这种不典型强化病理基础为病灶中央区域为大量的血管腔隙构成,周围为纤维成分。

210.jpg

▲离心性强化血管瘤,肝左外叶病灶动脉期为中央点状强化,门脉期表现为整体均匀性强化。▲

2巨大血管瘤

一般直径>4 cm,肿块内部容易发生血栓、囊变及纤维化,可见中心钙化及内部分隔,肿块边缘规整,不伴有肝体积缩小及肝包膜回缩。影像表现为密度或信号不均匀肿块,中心疤痕表现为CT低密度、T2WI低信号,强化特征与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相似,呈边缘结节样、向心性强化。

211.jpg

▲巨大血管瘤,T2WI呈明显高信号,内部可见纤细分隔,增强后呈周边结节样强化。▲

3多发性血管瘤

多发血管瘤约占肝血管瘤的10%,大部分病灶表现为典型血管瘤影像特征。

4血管瘤病

血管瘤病罕见,以婴儿多见,孤立的成人肝血管瘤病非常罕见,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和不明原因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皮肤或多脏器受累,弥漫的血管瘤占据整个肝脏,几乎替代了全部肝实质。MRI病灶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可能无典型向心式强化。

212.jpg

213.jpg

▲血管瘤病,肝内弥漫T2WI高信号,增强后静脉期呈弥漫网格状强化▲

5带蒂血管瘤

非常罕见,病灶通过细小的蒂向肝外生长,影像上常难以显示蒂,多平面重组可帮助我们判断病灶来源。带蒂血管瘤可能发生扭转,引起瘤内出血坏死。

214.jpg

215.jpg

▲圆韧带处带蒂血管瘤,门脉期冠状面重建示病灶呈轻度强化。延迟期示病灶与肝实质分解清晰,似位于肝外,肝左叶推压改变。▲

6钙化性血管瘤

瘤内钙化呈斑点状,位于周边或中央,可能是静脉石。硬化性血管瘤及巨大血管瘤中常见钙化。

216.jpg

217.jpg

218.jpg

▲肝右叶硬化性血管瘤,瘤内见点状钙化,可能为静脉石。同时可见肝包膜回缩;增强后动脉期呈边缘环形强化,门脉期造影剂向内填充▲

7囊性血管瘤

可能与出血及瘤内血栓所致囊变有关,囊性区域可以为单个或多个囊腔,部分内含有液-液平面,增强后可表现为周边强化。

219.jpg

▲囊性血管瘤,病灶呈囊性,增强后未见强化。▲

肝血管瘤继发肝实质异常

8血管瘤合并动脉门脉瘘

常见于早期快速强化的血管瘤(主要为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发生率约26%。小血管瘤(<2 cm)周围一过性强化发生率高于小HCC。影像上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周围门脉显影。

220.jpg

▲肝脏血管瘤伴动脉门脉瘘,MRI增强动脉期可见病灶供血动脉及临近门脉分支早显。CT增强动脉期病灶呈均匀性明显强化,病灶周围可见异常强化区。▲

9肝血管瘤伴肝包膜回缩

尽管肝包膜回缩常见于恶性肿瘤如胆管细胞癌,但其并不是诊断恶性标准。当病灶位于肝包膜下且含有大量的纤维组织时即可出现肝包膜回缩。硬化性血管瘤位于肝包膜下时,出现肝包膜回缩概率较高。

221.jpg

▲肝硬化性血管瘤,CT 平扫可见病灶内点状强化及肝包膜回缩。▲

 (肝胆相照-肝胆病在线公共服务平www.igandan.com)

本文转载“消化时间”,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模板——沈卫群-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jpg

微信图片_2017122809512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