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用9天感冒药,竟引发大抢救!这些错,很多人都在犯

2019-01-25 肝胆相照 肝胆相照 A+ A-

年底拼业绩的时候

却也是感冒高发季

很多人得了感冒

都是多喝水

随手吃点感冒药对付过去

但是有人却因为

吃感冒药差点儿丢了性命

到底怎么回事?

感冒用药,有哪些致命的坑?

     事件回顾

近日,上海市民梅女士出现感冒症状。于是,她自行按照说明书,服用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连续9天,每天服用4片。

正是这9天的用药

引发了暴发性肝衰竭

出现肝昏迷

肝脏坏死、意识模糊

差点儿丢了性命

微信图片_20190125103735.jpg

幸运的是,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全力抢救,梅女士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

     服用感冒药为什么会危及生命?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王介非主任给出了答案。

梅女士吃的感冒药的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是解热镇痛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随着服用剂量的增加累积,会对肝脏产生损害。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每天服用的药物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不得超过2000毫克,疗程不得超过3天。

重要提醒

因随便吃感冒药危及生命

甚至失去生命的案例时有发生

专业医生提醒

吃感冒药一定要注意这些禁忌!

感冒药别混着吃,容易因过量引发肝病!

不同感冒药虽然名称不同,但里面可能含有很多相同的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等。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吃药前都要先看成分表,避免用药过量。

微信图片_20190125103818.png

常见的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药物

微信图片_20190125103821.png

不同功效的药不宜一起吃!

如果本身就有固定要吃的药(比如降血压药等),最好不要把这些药和感冒药同时吃下去,因为很多药物之间有相互反应,甚至可能增加毒副作用,建议服一种药后间隔半小时再吃另一种药。

常见药物相克

感冒药+退热药+止痛药=中毒,许多感冒药、退热药和止痛药都含有扑热息痛,如果同时吃,可能造成扑热息痛摄入过量,会引起急性肝损伤,甚至肝衰竭、死亡。

藿香正气水+头孢类药物=乙醇中毒,两者同服,可能造成乙醇蓄积,严重时可诱发急性肝损害、呼吸暂停,甚至死亡。

布洛芬+咖啡/可乐=胃出血、胃穿孔抗生素+牛奶/果汁=降低药效,不建议以茶、牛奶、果汁等送药,这些饮料可能与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吃感冒药别喝酒!

吃啥药最好都别喝酒,饮酒会导致肝脏代谢功能下降,影响药物的吸收利用。

吃感冒药别开车!

感冒药中的氯苯那敏等成分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吃了之后会让你昏昏欲睡,开车的时候精神不集中,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不同症状,要选择不同的感冒药!

普通感冒症状较轻者无需药物治疗,多能自行缓解恢复。

症状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者,可用感冒药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时首选口服药物,避免盲目静脉输液。买药的时候在药盒上找这几个字就行。

流鼻涕、鼻塞——

药盒上写了的代表药品成分含有伪麻黄碱,这种成分能减轻鼻咽黏膜充血,缓解鼻塞、流鼻涕。这类药物除口服外,还可直接滴鼻或喷鼻。

不适宜人群:这类药物超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患者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如果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的话,一定要慎用。

浑身酸痛、低热——

指的是对乙酰氨基酚,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退热。

布洛芬、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作用类似,如果感冒药中有这几种成分的话,也能帮患者降温、减轻身体酸痛感。

不适宜人群:有消化道溃疡的人。

干咳——

这个指的是右美沙芬,它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枢性镇咳药,含此成分的感冒药通用名多含有字。咳嗽比较厉害,选它就对了。

不适宜人群:痰多的患者要慎用,这种药的中枢镇咳作用可能会影响痰液排出;怀孕3个月以内的女性禁用。

打喷嚏、流鼻涕——敏(氯苯那敏)!

氯苯那敏就是我们熟知的扑尔敏,它的作用是抗过敏,能让患者少打喷嚏、流鼻涕,而且还有一定的镇静作用。

不适宜人群:因为药物有镇静作用,所以吃药的时候最好不要开车、从事高空作业或者是做任何精细操作。

     针对儿童用药,医生提醒!

2岁以下的孩子不能使用复方感冒药!

不推荐2~4岁的孩子使用复方感冒药!

什么是复方?简单来说,就是一种药里面有好几种药物成分。家长选择药物时,要多留意说明书。

婴幼儿能用什么药?医生提醒,单一成分的药物更安全。

儿童能使用的退热药有两类: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布洛芬的最小适用年龄为6个月,6个月以下患儿不建议使用。36个月的宝贝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对于3个月以下的宝宝,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至于阿司匹林,有研究显示,若儿童被流感病毒感染且发热时,用阿司匹林有引起瑞氏综合征的风险,严重的可致死亡。(肝胆相照-肝胆病在线公共服务平台www.igandan.com)

本文转载健康中国头条,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