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2017新增院士出炉!医药领域花落谁家,快来一起看一看吧!
中国工程院篇
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工作于年初正式启动,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两条途径,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选人。6月4-10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选举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205位。第一轮评审会议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审核把关和投诉处理等工作,并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进行了备案。10月30日-11月3日,召开了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和选举会议,经各学部选举和全院全体院士大会终选等程序,选举产生了67位新当选院士。
新当选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占94%;女性4人,占6%。最小年龄49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年龄56.37岁。60岁(含)以下的57人,占85%;61岁至70岁(含)的10人,占15%,更多优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专家当选。新当选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占46.2%;研究院所18人,占26.9%;企业及医院18人,占26.9%。多位来自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技专家,以及长期工作在新疆、甘肃等西部边远地区的优秀专家当选。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步产生,本次增选共有18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董家鸿:清华长庚医院普外科
马丁:华科同济医学院妇产科
张英泽: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李兆申:第二军医大学消化内科
田志刚:免疫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乔杰(女):医学细胞生物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王锐:药物化学,兰州大学药学院
此次医药卫生学部入选7人。肝胆相照小编在整理名单时,发现其中有2位入选专家的工作与肝胆、消化疾病密切相关,在相应领域做出了自己的突出贡献,到底是谁呢,且听小编详细介绍。
董家鸿教授
董家鸿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医学中心首席专家、我国肝胆胰外科和肝移植领域著名专家和中青年领军人。美国外科协会荣誉院士、美国外科学院院士、法国外科学院荣誉院士、国际消化外科学会执行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学术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外科学会常委、中华器官移植学会常委、中华外科学会胆道外科学组组长、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总编辑。在肝脏移植及肝胆胰肿瘤、胆管结石及狭窄、胆管损伤、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急性和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外科治疗领域卓有建树。
在国际上,他首先提出精准外科理念,创立“精准肝脏外科范式”,为优化复杂肝胆病的外科治疗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他创用精准肝胆外科术式根除肝内胆管病变,实现复杂胆道病治疗从缓解症状向治愈疾病的转变。
作为主研人,他完成的“肝胆管结石及其并发症的外科治疗和实验研究”获得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连续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医药方面的空白。
李兆申教授
消化病学和消化内镜学专家,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博导,从事医教研一线工作30年。
近5年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等国家和军队重大课题40余项。获国家专利2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4项第一、1项第二)、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消化内镜学会主委、《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和《中华胰腺病杂志》总编。
中国科学院篇
今天(11月28日),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2017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1人。
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4.1岁,最小年龄46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占91.8%。新当选院士中有3名女性。
另外,16人新当选为中科院外籍院士,其中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此次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入选13人。其中,樊嘉教授因其卓越的建树入选。
樊嘉教授
樊嘉,现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副主任、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现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学组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Fellowship of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美国临床外科学会(SSO)会员及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担任《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等15本杂志副主编、编委。
截至2009年7月,完成肝脏移植800余例,其中包括亚洲首例成人肝心联合移植、中国首例经典劈裂式肝移植术、上海市首例成人-成人右半肝活体肝移植、上海市第一、二例成人-儿童活体肝移植、国内年龄最小及国际年龄最大受体肝移植、肝肾联合脏器移植术等,技术难度及疗效均达国内领先水平。对肝癌肝移植进行了系统研究,确立了适合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上海复旦标准”,获得广泛认同。提出肝癌肝移植术后转移复发的防治新策略,使超过Milan标准的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2年生存率提高了26.7%。
恭喜董家鸿、李兆申、樊嘉三位教授!
本文系肝胆相照平台原创整理,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标明出处。